-
唐代:崔液
彩女迎金屋,仙姬出畫堂。
鴛鴦裁錦袖,翡翠帖花黃。
歌響舞分行,艷色動流光。
庭際花微落,樓前漢已橫。
金壺催夜盡,羅袖拂寒輕。
樂笑暢歡情,未半著天明。
-
唐代:戎昱
虞帝南游不復(fù)還,翠蛾幽怨水云間。
昨夜月明湘浦宿,閨中珂珮度空山。
-
唐代:劉禹錫
重疊稽亭路,山僧歸獨(dú)行。
遠(yuǎn)峰斜日影,本寺舊鐘聲。
徒侶問新事,煙云愴別情。
應(yīng)夸乞食處,踏遍鳳凰城。
-
唐代:張籍
高秋原上寺,下馬一登臨。
渭水西來直,秦山南向深。
舊宮人不住,荒碣路難尋。
日暮涼風(fēng)起,蕭條多遠(yuǎn)心。
-
唐代:元稹
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
三十里有館,有館名芳溪。
荒郵屋舍壞,新雨田地泥。
我病百日馀,肌體顧若刲.
氣填暮不食,早早掩竇圭。
陰寒筋骨病,夜久燈火低。
忽然寢成夢,宛見顏如珪。
似嘆久離別,嗟嗟復(fù)凄凄。
問我何病痛,又嘆何棲棲。
答云痰滯久,與世復(fù)相暌。
重云痰小疾,良藥固易擠。
前時奉橘丸,攻疾有神功。
何不善和療,豈獨(dú)頭有風(fēng)。
殷勤平生事,款曲無不終。
悲歡兩相極,以是半日中。
言罷相與行,行行古城里。
同行復(fù)一人,不識誰氏子。
逡巡急吏來,呼喚愿且止。
馳至相君前,再拜復(fù)再起。
啟云吏有奉,奉命傳所旨。
事有大驚忙,非君不能理。
答云久就閑,不愿見勞使。
多謝致勤勤,未敢相唯唯。
我因前獻(xiàn)言,此事愚可料。
亂熱由靜消,理繁在知要。
君如冬月陽,奔走不必召。
君如銅鏡明,萬物自可照。
愿君許蒼生,勿復(fù)高體調(diào)。
相君不我言,顧我再三笑。
行行及城戶,黯黯馀日暉。
相君不我言,命我從此歸。
不省別時語,但省涕淋漓。
覺來身體汗,坐臥心骨悲。
閃閃燈背壁,膠膠雞去塒。
倦童顛倒寢,我淚縱橫垂。
淚垂啼不止,不止啼且聲。
啼聲覺僮仆,僮仆撩亂驚。
問我何所苦,問我何所思。
我亦不能語,慘慘即路岐。
前經(jīng)新政縣,今夕復(fù)明辰。
置置滿心氣,不得說向人。
奇哉趙明府,怪我眉不伸。
云有北來僧,住此月與旬。
自言辨貴骨,謂若識天真。
談游費(fèi)閟景,何不與逡巡。
僧來為予語,語及昔所知。
自言有奇中,裴相未相時。
讀書靈山寺,住處接園籬。
指言他日貴,晷刻似不移。
我聞僧此語,不覺淚歔欷。
因言前夕夢,無人一相謂。
無乃裴相君,念我胸中氣。
遣師及此言,使我盡前事。
僧云彼何親,言下涕不已。
我云知我深,不幸先我死。
僧云裴相君,如君恩有幾。
我云滔滔眾,好直者皆是。
唯我與白生,感遇同所以。
官學(xué)不同時,生小異鄉(xiāng)里。
拔我塵土中,使我名字美。
美名何足多,深分從此始。
吹噓莫我先,頑陋不我鄙。
往往裴相門,終年不曾履。
相門多眾流,多譽(yù)亦多毀。
如聞風(fēng)過塵,不動井中水。
前時予掾荊,公在期復(fù)起。
自從裴公無,吾道甘已矣。
白生道亦孤,讒謗銷骨髓。
司馬九江城,無人一言理。
為師陳苦言,揮涕滿十指。
未死終報恩,師聽此男子。
-
唐代:許棠
狂戎侵內(nèi)地,左轄去蕭關(guān)。
走馬沖邊雪,鳴鞞動塞山。
風(fēng)收枯草定,月滿廣沙閑。
西繞河蘭匝,應(yīng)多隔歲還。
-
唐代:韋莊
雨花煙柳傍江村,流落天涯酒一樽。
分首不辭多下淚,回頭唯恐更消魂。
我為孟館三千客,君繼寧王五代孫。
正是中興磐石重,莫將憔悴入都門。
-
唐代:黃滔
石門南面淚浪浪,自此東西失帝鄉(xiāng)。
昆璞要疑方卓絕,大鵬須息始開張。
已歸天上趨雙闕,忽喜人間捧八行。
莫道秋霜不滋物,菊花還借后時黃。
-
先秦:佚名
羅縠單衣。
可裂而絕。
三尺屏風(fēng)。
可超而越。
鹿慮之劍。
可負(fù)而拔。
-
先秦:佚名
皇皇上天。
其命不忒。
天之以善。
心報其德。
-
先秦:佚名
良弓之子。
必先為箕。
良冶之子。
必先為裘。
-
先秦:佚名
天之所支。
不可壞也。
其所壞亦不可支也。
-
宋代:吳季子
自憐翠袖,向天寒、獨(dú)倚孤篁吟嘯。
半世虛名,孤負(fù)白云多少。
欲問梅翁舊約,怕誤我、沙頭鷗鳥。
時一笑。
行行且止,人間蜀道。
休怪歲月無情,嘆塵世浮生,閑忙閑老。
待趁黑頭,萬里封侯都了。
今古勛名一夢,聽未徹、鈞天還覺。
羌管曉。
樓角曙星稀小。
-
金朝:元好問
少年射虎名豪,等閑赤羽千夫膳。
金鈴錦領(lǐng),平原千騎,星流電轉(zhuǎn)。
路斷飛潛,霧隨騰沸,長圍高卷。
看川空谷靜,旌旗動色,得意似,平生戰(zhàn)。
城月迢迢鼓角,夜如何,軍中高宴,江淮草木,中原狐兔,先聲自遠(yuǎn)。
蓋世韓彭,可能只辦,尋常鷹犬。
問元戎早晚,鳴鞭徑去,解天山箭。
-
唐代:戎昱
胡風(fēng)略地?zé)B山,碎葉孤城未下關(guān)。
山頭烽子聲聲叫,知是將軍夜獵還。
-
先秦:佚名
吉日維戊,既伯既禱。
田車既好,四牡孔阜。
升彼大阜,從其群丑。
吉日庚午,既差我馬。
獸之所同,麀鹿麌麌。
漆沮之從,天子之所。
瞻彼中原,其祁孔有。
儦儦俟俟,或群或友。
悉率左右,以燕天子。
既張我弓,既挾我矢。
發(fā)彼小豝,殪此大兕。
以御賓客,且以酌醴。
-
先秦:佚名
我車既攻,我馬既同。
四牡龐龐,駕言徂東。
田車既好,田牡孔阜。
東有甫草,駕言行狩。
之子于苗,選徒囂囂。
建旐設(shè)旄,搏獸于敖。
駕彼四牡,四牡奕奕。
赤芾金舄,會同有繹。
決拾既佽,弓矢既調(diào)。
射夫既同,助我舉柴。
四黃既駕,兩驂不猗。
不失其馳,舍矢如破。
蕭蕭馬鳴,悠悠旆旌。
徒御不驚,大庖不盈。
之子于征,有聞無聲。
允矣君子,展也大成。
-
兩漢:司馬相如
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,故力稱烏獲,捷言慶忌,勇期賁、育。
臣之愚,竊以為人誠有之,獸亦宜然。
今陛下好陵阻險,射猛獸,卒然遇逸材之獸,駭不存之地,犯屬車之清塵,輿不及還轅,人不暇施巧,雖有烏獲、逢蒙之技不能用,枯木朽枝盡為難矣。
是胡越起于轂下,而羌夷接軫也,豈不殆哉!雖萬全而無患,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。
且夫清道而后行,中路而馳,猶時有銜橛之變。
況乎涉豐草,騁丘虛,前有利獸之樂,而內(nèi)無存變之意,其為害也不難矣。
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,樂出萬有一危之途以為娛,臣竊為陛下不取。
蓋明者遠(yuǎn)見于未萌,而知者避危于無形,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(fā)于人之所忽者也。
故鄙諺曰:“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。
”此言雖小,可以喻大。
臣愿陛下留意幸察。
-
先秦:佚名
駟驖孔阜,六轡在手。
公之媚子,從公于狩。
奉時辰牡,辰牡孔碩。
公曰左之,舍拔則獲。
游于北園,四馬既閑。
輶車鸞鑣,載獫歇驕。
-
先秦:佚名
叔于田,乘乘馬。
執(zhí)轡如組,兩驂如舞。
叔在藪,火烈具舉。
袒裼暴虎,獻(xiàn)于公所。
將叔勿狃,戒其傷女。
叔于田,乘乘黃。
兩服上襄,兩驂雁行。
叔在藪,火烈具揚(yáng)。
叔善射忌,又良御忌。
抑罄控忌,抑縱送忌。
叔于田,乘乘鴇。
兩服齊首,兩驂如手。
叔在藪,火烈具阜。
叔馬慢忌,叔發(fā)罕忌,抑釋掤忌,抑鬯弓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