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唐代:李懷遠
上苑清鑾路,高居重豫游。
前對芙蓉沼,傍臨杜若洲。
地如玄扈望,波似洞庭秋。
列筵飛翠斝,分曹戲鹢舟。
湍高棹影沒,岸近榜歌遒。
舞曲依鸞殿,簫聲下鳳樓。
忽聞天上樂,疑逐海查流。
-
唐代:張繼
齊魯西風草樹秋,川原高下過東州。
道邊白鶴來華表,陌上蒼麟臥古丘。
九曲半應非禹跡,三山何處是仙洲。
徑行俯仰成今古,卻憶當年賦遠游。
-
唐代:獨孤及
梵宮香閣攀霞上,天柱孤峰指掌看。
漢主馬蹤成蔓草,法王身相示空棺。
云扶踴塔青霄庳,松蔭禪庭白日寒。
不見戴逵心莫展,賴將新贈比瑯玕.
-
唐代:齊己
華頂星邊出,真宜上士家。
無人觸床榻,滿屋貯煙霞。
坐臥臨天井,晴明見海涯。
禪馀石橋去,屐齒印松花。
-
唐代:劉禹錫
一別舊游盡,相逢俱涕零。
在人雖晚達,于樹似冬青。
痛飲連宵醉,狂吟滿坐聽。
終期拋印綬,共占少微星。
-
唐代:柳宗元
永州之野產異蛇:黑質而白章,觸草木盡死;以嚙人,無御之者。
然得而臘之以為餌,可以已大風、攣踠、瘺癘,去死肌,殺三蟲。
其始太醫(yī)以王命聚之,歲賦其二。
募有能捕之者,當其租入。
永之人爭奔走焉。
有蔣氏者,專其利三世矣。
問之,則曰:“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,今吾嗣為之十二年,幾死者數矣。
”言之貌若甚戚者。
余悲之,且曰:“若毒之乎?余將告于蒞事者,更若役,復若賦,則何如?”蔣氏大戚,汪然出涕,曰:“君將哀而生之乎?則吾斯役之不幸,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。
向吾不為斯役,則久已病矣。
自吾氏三世居是鄉(xiāng),積于今六十歲矣。
而鄉(xiāng)鄰之生日蹙,殫其地之出,竭其廬之入。
號呼而轉徙,饑渴而頓踣。
觸風雨,犯寒暑,呼噓毒癘,往往而死者,相藉也。
曩與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無一焉。
與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無二三焉。
與吾居十二年者,今其室十無四五焉。
非死則徙爾,而吾以捕蛇獨存。
悍吏之來吾鄉(xiāng),叫囂乎東西,隳突乎南北;嘩然而駭者,雖雞狗不得寧焉。
吾恂恂而起,視其缶,而吾蛇尚存,則弛然而臥。
謹食之,時而獻焉。
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盡吾齒。
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,其余則熙熙而樂,豈若吾鄉(xiāng)鄰之旦旦有是哉。
今雖死乎此,比吾鄉(xiāng)鄰之死則已后矣,又安敢毒耶?” 余聞而愈悲,孔子曰:“苛政猛于虎也!”吾嘗疑乎是,今以蔣氏觀之,猶信。
嗚呼!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!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
(饑渴而頓踣 一作:餓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