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唐代:劉希夷
珠簾的曉光,玉顏艷春彩。
林間鳥鳴喚,戶外花相待。
花鳥惜芳菲,鳥鳴花亂飛。
人今伴花鳥,日暮不能歸。
池月憐歌扇,山云愛舞衣。
佳期楊柳陌,攜手莫相違。
-
唐代:元稹
君應(yīng)怪我留連久,我欲與君辭別難。
白頭徒侶漸稀少,明日恐君無此歡。
自識(shí)君來三度別,這回白盡老髭須。
戀君不去君須會(huì),知得后回相見無。
-
唐代:徐凝
不掛絲纊衣,歸向寒巖棲。
寒巖風(fēng)雪夜,又過巖前溪。
-
唐代:高璩
公齋一到人非舊,詩板重尋墨尚新。
-
唐代:張喬
日暖泗濱西,無窮岸草齊。
薄煙衰草樹,微月迥城雞。
水近滄浪急,山隨綠野低。
羞將舊名姓,還向舊游題。
-
唐代:皎然
清高素非宦侶,疏散從來道流。
——皎然
今日還輕墨綬,知君意在滄洲。
——皎然
浮云任從飄蕩,寄隱也信沈浮。
——崔逵
不似漳南地僻,道安為我淹留。
——崔逵
-
宋代:高觀國
春蒲雨濕。
燕子低飛急。
云壓前山群翠失。
煙水滿湖輕碧。
小蓮相見灣頭。
清寒不到青樓。
請(qǐng)上琵琶弦索,今朝破得春愁。
-
唐代:張九齡
行舟傍越岑,窈窕越溪深。
水暗先秋冷,山晴當(dāng)晝陰。
重林間五色,對(duì)壁聳千尋。
惜此生遐遠(yuǎn),誰知造化心。
-
宋代:辛棄疾
身后功名,古來不換生前醉。
青鞋自喜。
不踏長安市。
竹外僧歸,路指霜鐘寺。
孤鴻起。
丹青手里。
剪破松江水。
-
唐代:杜甫
小子何時(shí)見,高秋此日生。
自從都邑語,已伴老夫名。
詩是吾家事,人傳世上情。
熟精文選理,休覓彩衣輕。
凋瘵筵初秩,欹斜坐不成。
流霞分片片,涓滴就徐傾。
-
唐代:柳宗元
手種黃柑二百株,春來新葉遍城隅。
方同楚客憐皇樹,不學(xué)荊州利木奴。
幾歲開花聞噴雪,何人摘實(shí)見垂珠?
若教坐待成林日,滋味還堪養(yǎng)老夫。
-
先秦:孟子及弟子
齊宣王問曰:“齊桓、晉文之事,可得聞乎?”孟子對(duì)曰:“仲尼之徒,無道桓、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。
無以,則王乎?”曰:“德何如則可以王矣?”曰: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
”曰: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曰:“可。
”曰:“何由知吾可也?”曰:“臣聞之胡龁曰:‘王坐于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,王見之,曰:“牛何之?”對(duì)曰:“將以釁鐘。
”王曰:“舍之!吾不忍其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。
”對(duì)曰:“然則廢釁鐘與?”曰:“何可廢也,以羊易之。
”’不識(shí)有諸?”曰:“有之。
”曰:“是心足以王矣。
百姓皆以王為愛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
”王曰:“然,誠有百姓者。
齊國雖褊小,吾何愛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也。
”曰:“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。
以小易大,彼惡知之?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,則牛羊何擇焉?”王笑曰:“是誠何心哉!我非愛其財(cái)而易之以羊也,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。
”曰:“無傷也,是乃仁術(shù)也!見牛未見羊也。
君子之于禽獸也: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
是以君子遠(yuǎn)庖廚也。
”王說曰:“《詩》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
’夫子之謂也。
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;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
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?”曰:“有復(fù)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舉百鈞,而不足以舉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
’則王許之乎?”曰:“否!”“今恩足以及禽獸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獨(dú)何與?然則一羽之不舉,為不用力焉;輿薪之不見,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見保,為不用恩焉。
故王之不王,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
”曰:“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,何以異?”曰:“挾太山以超北海,語人曰:‘我不能。
’是誠不能也。
為長者折枝,語人曰:‘我不能。
’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
故王之不王,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類也。
”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;天下可運(yùn)于掌。
詩云: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
’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。
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。
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,無他焉,善推其所為而已矣!今恩足以及禽獸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獨(dú)何與?權(quán),然后知輕重;度,然后知長短。
物皆然,心為甚。
王請(qǐng)度之。
抑王興甲兵,危士臣,構(gòu)怨于諸侯,然后快于心與?”王曰:“否,吾何快于是!將以求吾所大欲也。
”曰:“王之所大欲,可得聞與?”王笑而不言。
曰:“為肥甘不足于口與?輕暖不足于體與?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?聲音不足聽于耳與?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?王之諸臣,皆足以供之,而王豈為是哉!”曰:“否,吾不為是也。
”曰:“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:欲辟土地,朝秦、楚,蒞中國,而撫四夷也。
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。
”王曰:“若是其甚與?”曰:“殆有甚焉。
緣木求魚,雖不得魚,無后災(zāi);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盡心力而為之,后必有災(zāi)。
”曰:“可得聞與?”曰:“鄒人與楚人戰(zhàn),則王以為孰勝?”曰:“楚人勝。
”曰:“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,寡固不可以敵眾,弱固不可以敵強(qiáng)。
海內(nèi)之地,方千里者九,齊集有其一;以一服八,何以異于鄒敵楚哉!蓋亦反其本矣!今王發(fā)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:其若是,孰能御之?”王曰:“吾惛,不能進(jìn)于是矣!愿夫子輔吾志,明以教我。
我雖不敏,請(qǐng)嘗試之!”曰:“無恒產(chǎn)而有恒心者,惟士為能。
若民,則無恒產(chǎn),因無恒心。
茍無恒心,放辟邪侈,無不為已。
及陷于罪,然后從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
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為也!是故明君制民之產(chǎn)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樂歲終身飽,兇年免于死亡;然后驅(qū)而之善,故民之從之也輕。
今也制民之產(chǎn)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,樂歲終身苦,兇年不免于死亡;此惟救死而恐不贍,奚暇治禮義哉!王欲行之,則盍反其本矣!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(shí)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(shí),八口之家,可以無饑矣;謹(jǐn)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,頒白者不負(fù)戴于道路矣。
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饑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”
-
清代:王國維
碧苔深鎖長門路。
總為蛾眉誤。
自來積毀骨能銷。
何況真紅一點(diǎn)臂砂嬌。
妾身但使分明在。
肯把朱顏悔。
從今不復(fù)夢(mèng)承恩。
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。
-
先秦:孟子及弟子
孟子見梁襄王。
出,語人曰:“望之不似人君,就之而不見所畏焉。
卒然問曰:‘天下惡乎定?’吾對(duì)曰:‘定于一。
’‘孰能一之?’對(duì)曰:‘不嗜殺人者能一之。
’‘孰能與之?’對(duì)曰:‘天下莫不與也。
王知夫苗乎?七八月之間旱,則苗槁矣。
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則苗浡然興之矣!其如是,孰能御之?今夫天下之人牧,未有不嗜殺人者也。
如有不嗜殺人者,則天下之民皆引領(lǐng)而望之矣。
誠如是也,民歸之,由水之就下,沛然誰能御之?’”
-
宋代:呂蒙正
版本一天有不測(cè)風(fēng)云,人有旦夕禍福。
蜈蚣百足,行不及蛇;雄雞兩翼,飛不過鴉。
馬有千里之程,無騎不能自往;人有沖天之志,非運(yùn)不能自通。
蓋聞:人生在世,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。
文章蓋世,孔子厄于陳邦;武略超群,太公釣于渭水。
顏淵命短,殊非兇惡之徒;盜跖年長,豈是善良之輩。
堯帝明圣,卻生不肖之兒;瞽叟愚頑,反生大孝之子。
張良原是布衣,蕭何稱謂縣吏。
晏子身無五尺,封作齊國宰相;孔明臥居草廬,能作蜀漢軍師。
楚霸雖雄,敗于烏江自刎;漢王雖弱,竟有萬里江山。
李廣有射虎之威,到老無封;馮唐有乘龍之才,一生不遇。
韓信未遇之時(shí),無一日三餐,及至遇行,腰懸三尺玉印,一旦時(shí)衰,死于陰人之手。
有先貧而后富,有老壯而少衰。
滿腹文章,白發(fā)竟然不中;才疏學(xué)淺,少年及第登科。
深院宮娥,運(yùn)退反為妓妾;風(fēng)流妓女,時(shí)來配作夫人。
青春美女,卻招愚蠢之夫;俊秀郎君,反配粗丑之婦。
蛟龍未遇,潛水于魚鱉之間;君子失時(shí),拱手于小人之下。
衣服雖破,常存儀禮之容;面帶憂愁,每抱懷安之量。
時(shí)遭不遇,只宜安貧守份;心若不欺,必然揚(yáng)眉吐氣。
初貧君子,天然骨骼生成;乍富小人,不脫貧寒肌體。
天不得時(shí),日月無光;地不得時(shí),草木不生;水不得時(shí),風(fēng)浪不平;人不得時(shí),利運(yùn)不通。
注福注祿,命里已安排定,富貴誰不欲?人若不依根基八字,豈能為卿為相?吾昔寓居洛陽,朝求僧餐,暮宿破窖,思衣不可遮其體,思食不可濟(jì)其饑,上人憎,下人厭,人道我賤,非我不棄也。
今居朝堂,官至極品,位置三公,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,而列職于千萬人之上,有撻百僚之杖,有斬鄙吝之劍,思衣而有羅錦千箱,思食而有珍饈百味,出則壯士執(zhí)鞭,入則佳人捧觴,上人寵,下人擁。
人道我貴,非我之能也,此乃時(shí)也、運(yùn)也、命也。
嗟呼!人生在世,富貴不可盡用,貧賤不可自欺,聽由天地循環(huán),周而復(fù)始焉。
版本二天地有常用,日月有常明,四時(shí)有常序,鬼神有常靈。
天有寶,日月星辰。
地有寶,五谷金銀。
家有寶,孝子賢孫。
國有寶,正直忠良。
合天道,則天府鑒臨。
合地道,則地府消愆。
合人道,則民用和睦。
三道既合,禍去福來。
天地和,則萬物生。
地道和,則萬物興。
父子和,而家有濟(jì)。
夫婦和,而義不分。
時(shí)勢(shì)不可盡倚,貧窮不可盡欺,世事翻來覆去,須當(dāng)周而復(fù)始。
余者,居洛陽之時(shí),朝投僧寺,夜宿破窯。
布衣不能遮其體,饘粥不能充其饑。
上人嫌,下人憎,皆言余之賤也,余曰:非賤也,乃時(shí)也,運(yùn)也,命也。
余后登高及第,入中書,官至極品,位列三公,思衣則有綺羅千箱,思食則有百味珍饈,有撻百僚之杖,有斬佞臣之劍,出則壯士執(zhí)鞭,入則佳人扶袂,廩有余粟,庫有余財(cái),人皆言余之貴也,余曰:非貴也,乃時(shí)也,運(yùn)也,命也。
蛟龍未遇,暫居云霧之間。
君子失時(shí),屈守小人之下。
命運(yùn)未通,被愚人之輕棄。
時(shí)運(yùn)未到,被小人之欺凌。
初貧君子,自怨骨格風(fēng)流。
乍富小人,不脫俗人體態(tài)。
生平結(jié)交惟結(jié)心,莫論富貴貧賤。
深得千金,而不為貴,得人一語,而勝千金。
吾皆悼追無恨人,富貴須當(dāng)長保守,蘇秦未遇,歸家時(shí),父母憎,兄弟惡,嫂不下璣,妻不愿炊,然衣錦歸故里,馬壯人強(qiáng),螢光彩布,兄弟含笑出戶迎,妻嫂下階傾己顧,蘇秦本是舊蘇秦,昔日何陳今何親。
自家骨肉尚如此,何況區(qū)區(qū)陌路人,抑猶未也。
文章冠世,孔子尚厄于陳邦。
武略超群,太公曾釣于渭水。
顏回命短,豈是兇暴之徒。
盜柘年長,自非賢良之輩。
帝堯天圣,卻養(yǎng)不肖之男。
瞽叟頑囂,反生大孝之子。
甘羅十二為宰相,買臣五十作公卿。
晏嬰身長五尺,封為齊國宰相。
韓信力無縛雞,立為漢朝賢臣,未遇之時(shí),口無一日甕飧,及至興通,身受齊王將印,嚇燕取趙,統(tǒng)百萬雄兵,一旦時(shí)休,卒于陰人之毒手。
李廣有射虎之威,到老無封。
馮唐有安邦之志,一世無遇。
上古圣賢,不掌陰陽之?dāng)?shù)。
今日儒士,豈離否泰之中。
腰金衣紫,都生貧賤之家。
草履毛鞋,都是富豪之裔。
有貧賤,而后有富貴。
有小壯,而后有老衰。
人能學(xué)積善,家有余慶。
青春美女,反招愚獨(dú)之夫。
俊秀才郎,竟配丑貌之婦。
五男二女,老來一身全無。
萬貫千金,死后離鄉(xiāng)別井。
才疏學(xué)淺,少年及第登科。
滿腹文章,到老終身不第。
或富貴,或貧賤,皆由命理注定。
若天不得時(shí),則日月無光。
地不得時(shí),則草木不生。
水不得時(shí),則波浪不靜。
人不得時(shí),則命運(yùn)不通。
若無根本八字,豈能為卿為相。
一生皆由命,半點(diǎn)不由人。
蜈蚣多足,不及蛇靈。
雄雞有翼,飛不及鴉。
馬有千里之馳,非人不能自往。
人有千般巧計(jì),無運(yùn)不能自達(dá)。
吾敬為此勸世文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