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唐代:李嶠
上蔡應初擊,平岡遠不稀。
目隨槐葉長,形逐桂條飛。
漢月澄秋色,梁園映雪輝。
唯當感純孝,郛郭引兵威。
-
唐代:白居易
紅箋白紙兩三束,半是君詩半是書。
經(jīng)年不展緣身病,今日開看生蠹魚。
-
宋代:趙長卿
手種梅花三四株。
要看冰霜照清臞。
朝來幾朵茅檐下,竹外江頭恐不如。
凝玉面,吐香須。
莫嫌孤瘦漸豐余。
化工不肯辜人意,做底歡娛報答渠。
-
宋代:郭應祥
樹底全無一點紅。
今年春事又成空。
不須追恨雨和風。
欲去未來多惡況,獨眠無寐少歡_。
一聲啼_五更鐘。
-
宋代:王采
秾艷嬌春春婉娩。
雨惜風饒,學得宮妝淺。
愛把綠眉都不展。
無言脈脈情何限。
花下當時紅粉面。
準擬新年,都向花前見。
爭奈武陵人易散。
丹青傳得閨中怨。
-
唐代:羅隱
兩府攀陪十五年,郡中甘雨幕中蓮。
一瓶猶是烏程酒,須對霜風度泫然。
-
先秦:佚名
城門當有血。
城沒陷為湖。
-
宋代:沈瀛
野叟長年。
一室蕭然。
都齊收、萬軸牙簽。
只留三件,三教都全。
時看《周易》,讀《莊子》,誦《楞嚴》。
闕會得,萬語千言。
得魚兒、了后忘筌。
行行坐坐,相與周旋。
待將此意,尋老孔,問金仙。
-
唐代:柳宗元
將為穹谷嵁巖淵池于郊邑之中,則必輦山石,溝澗壑,陵絕險阻,疲極人力,乃可以有為也。
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,咸無得焉。
逸其人,因其地,全其天,昔之所難,今于是乎在。
永州實惟九疑之麓。
其始度土者,環(huán)山為城。
有石焉,翳于奧草;有泉焉,伏于土涂。
蛇虺之所蟠,貍鼠之所游。
茂樹惡木,嘉葩毒卉,亂雜而爭植,號為穢墟。
韋公之來,既逾月,理甚無事。
望其地,且異之。
始命芟其蕪,行其涂。
積之丘如,蠲之瀏如。
既焚既釃,奇勢迭出。
清濁辨質(zhì),美惡異位。
視其植,則清秀敷舒;視其蓄,則溶漾紆余。
怪石森然,周于四隅。
或列或跪,或立或仆,竅穴逶邃,堆阜突怒。
乃作棟宇,以為觀游。
凡其物類,無不合形輔勢,效伎于堂廡之下。
外之連山高原,林麓之崖,間廁隱顯。
邇延野綠,遠混天碧,咸會于譙門之內(nèi)。
已乃延客入觀,繼以宴娛。
或贊且賀曰:“見公之作,知公之志。
公之因土而得勝,豈不欲因俗以成化?公之擇惡而取美,豈不欲除殘而佑仁?公之蠲濁而流清,豈不欲廢貪而立廉?公之居高以望遠,豈不欲家撫而戶曉?夫然,則是堂也,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?山原林麓之觀歟?將使繼公之理者,視其細知其大也。
”宗元請志諸石,措諸壁,編以為二千石楷法。
-
宋代:姜夔
淳熙丙午冬,武昌安遠樓成,與劉去非諸友落之,度曲見志。
予去武昌十年,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,聞小姬歌此詞,問之,頗能道其事,還吳為余言之;興懷昔游,且傷今之離索也。
月冷龍沙,塵清虎落,今年漢酺初賜。
新翻胡部曲,聽氈幕元戎歌吹。
層樓高峙。
看檻曲縈紅,檐牙飛翠。
人姝麗,粉香吹下,夜寒風細。
此地宜有詞仙,擁素云黃鶴,與君游戲。
玉梯凝望久,嘆芳草萋萋千里。
天涯情味。
仗酒祓清愁,花銷英氣。
西山外,晚來還卷,一簾秋霽。
-
先秦:佚名
晉獻文子成室,晉大夫發(fā)焉。
張老曰:“美哉,輪焉!美哉,奐焉!歌于斯,哭于斯,聚國族于斯!”文子曰:“武也,得歌于斯,哭于斯,聚國族于斯,是全要領(lǐng)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!”北面再拜稽首。
君子謂之善頌善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