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唐代:杜牧
太和八九年,訓(xùn)注極虓虎。
潛身九地底,轉(zhuǎn)上青天去。
四海鏡清澄,千官云片縷。
公私各閑暇,追游日相伍。
豈知禍亂根,枝葉潛滋莽。
九年夏四月,天誡若言語。
烈風(fēng)駕地震,獰雷驅(qū)猛雨。
夜于正殿階,拔去千年樹。
吾君不省覺,二兇日威武。
操持北斗柄,開閉天門路。
森森明庭士,縮縮循墻鼠。
平生負奇節(jié),一旦如奴虜。
指名為錮黨,狀跡誰告訴。
喜無李杜誅,敢憚髡鉗苦。
時當秋夜月,日值曰庚午。
喧喧皆傳言,明晨相登注。
予時與和鼎,官班各持斧。
和鼎顧予言,我死知處所。
當庭裂詔書,退立須鼎俎。
君門曉日開,赭案橫霞布。
儼雅千官容,勃郁吾累怒。
適屬命鄜將,昨之傳者誤。
明日詔書下,謫斥南荒去。
夜登青泥坂,墜車傷左股。
病妻尚在床,稚子初離乳。
幽蘭思楚澤,恨水啼湘渚。
怳怳三閭魂,悠悠一千古。
其冬二兇敗,渙汗開湯罟。
賢者須喪亡,讒人尚堆堵。
予于后四年,諫官事明主。
常欲雪幽冤,于時一裨補。
拜章豈艱難,膽薄多憂懼。
如何干斗氣,竟作炎荒土。
題此涕滋筆,以代投湘賦。
-
唐代:崔涂
家依楚塞窮秋別,身逐孤舟萬里行。
一曲巴歌半江月,便應(yīng)消得二毛生。
-
唐代:元結(jié)
偶存名跡在人間,順俗與時未安閑。
來謁大官兼問政,扁舟卻入九疑山。
湘江二月春水平,滿月和風(fēng)宜夜行。
唱橈欲過平陽戍,守吏相呼問姓名。
千里楓林煙雨深,無朝無暮有猿吟。
停橈靜聽曲中意,好是云山韶濩音。
零陵郡北湘水東,浯溪形勝滿湘中。
溪口石顛堪自逸,誰能相伴作漁翁。
下瀧船似入深淵,上瀧船似欲升天。
瀧南始到九疑郡,應(yīng)絕高人乘興船。
-
唐代:韓愈
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。
李生足下:生之書辭甚高,而其問何下而恭也。
能如是,誰不欲告生以其道?道德之歸也有日矣,況其外之文乎?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,焉足以知是且非邪?雖然,不可不為生言之。
生所謂“立言”者,是也;生所為者與所期者,甚似而幾矣。
抑不知生之志:蘄勝于人而取于人邪?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?蘄勝于人而取于人,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!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,則無望其速成,無誘于勢利,養(yǎng)其根而俟其實,加其膏而希其光。
根之茂者其實遂,膏之沃者其光曄。
仁義之人,其言藹如也。
抑又有難者。
愈之所為,不自知其至猶未也;雖然,學(xué)之二十余年矣。
始者,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,非圣人之志不敢存。
處若忘,行若遺,儼乎其若思,茫乎其若迷。
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,惟陳言之務(wù)去,戛戛乎其難哉!其觀于人,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。
如是者亦有年,猶不改。
然后識古書之正偽,與雖正而不至焉者,昭昭然白黑分矣,而務(wù)去之,乃徐有得也。
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,汩汩然來矣。
其觀于人也,笑之則以為喜,譽之則以為憂,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。
如是者亦有年,然后浩乎其沛然矣。
吾又懼其雜也,迎而距之,平心而察之,其皆醇也,然后肆焉。
雖然,不可以不養(yǎng)也,行之乎仁義之途,游之乎詩書之源,無迷其途,無絕其源,終吾身而已矣。
氣,水也;言,浮物也。
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。
氣之與言猶是也,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。
雖如是,其敢自謂幾于成乎?雖幾于成,其用于人也奚取焉?雖然,待用于人者,其肖于器邪?用與舍屬諸人。
君子則不然。
處心有道,行己有方,用則施諸人,舍則傳諸其徒,垂諸文而為后世法。
如是者,其亦足樂乎?其無足樂也?有志乎古者希矣,志乎古必遺乎今。
吾誠樂而悲之。
亟稱其人,所以勸之,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。
問于愈者多矣,念生之言不志乎利,聊相為言之。
愈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