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先秦:佚名
歲已莫矣。
而禾不穫。
忽忽兮若之何。
歲已寒矣。
而役不罷。
惙惙兮如之何。
-
先秦:佚名
嗟爾不寧侯。
為爾不朝于王所。
故亢而射女。
強(qiáng)食爾食。
曾孫侯氏百福。
-
先秦:佚名
天帝醉秦暴。
金誤隕石墜。
-
先秦:佚名
畜君何尤。
-
先秦:佚名
皇皇上天。
照臨下土。
集地之靈。
降甘風(fēng)雨。
各得其所。
庶物群生。
各得其所。
靡今靡古。
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。
薄薄之土。
承天之神。
興甘風(fēng)雨。
庶卉百物。
莫不茂者。
既安且寧。
維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靈。
維某年某月上日。
明光于上下。
勤施于四方。
旁作穆穆。
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。
以正月朔日迎日于東郊。
-
先秦:公羊高
外平不書,此何以書?大其平乎己也。
何大其平乎己?莊王圍宋,軍有七日之糧爾!盡此不勝,將去而歸爾。
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。
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。
司馬子反曰:“子之國何如?”華元曰:“憊矣!”曰:“何如?”曰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
”司馬子反曰:“嘻!甚矣,憊!雖然,吾聞之也,圍者柑馬而秣之,使肥者應(yīng)客。
是何子之情也?”華元曰:“吾聞之: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,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。
吾見子之君子也,是以告情于子也。
”司馬子反曰:“諾,勉之矣!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!盡此不勝,將去而歸爾。
”揖而去之。
反于莊王。
莊王曰:“何如?”司馬子反曰:“憊矣!”曰:“何如?”曰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
”莊王曰:“嘻!甚矣,憊!雖然,吾今取此,然后而歸爾。
”司馬子反曰:“不可。
臣已告之矣,軍有七日之糧爾。
”莊王怒曰:“吾使子往視之,子曷為告之?”司馬子反曰:“以區(qū)區(qū)之宋,猶有不欺人之臣,可以楚而無乎?是以告之也。
”莊王曰:“諾,舍而止。
雖然,吾猶取此,然后歸爾。
”司馬子反曰:“然則君請?zhí)幱诖?,臣請歸爾。
”莊王曰:“子去我而歸,吾孰與處于此?吾亦從子而歸爾。
”引師而去之。
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。
此皆大 夫也。
其稱“人”何?貶。
曷為貶?平者在下也。
-
先秦:左丘明
子皮欲使尹何為邑。
子產(chǎn)曰:“少,未知可否。
”子皮曰:“愿,吾愛之,不吾叛也。
使夫往而學(xué)焉,夫亦愈知治矣。
”子產(chǎn)曰;“不可。
人之愛人,求利之也。
今吾子愛人則以政。
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傷實(shí)多。
子之愛人,傷之而已,其誰敢求愛于子?子于鄭國,棟也。
棟折榱崩,僑將厭焉,敢不盡言?子有美錦,不使人學(xué)制焉。
大官大邑,身之所庇也,而使學(xué)者制焉。
其為美錦,不亦多乎?僑聞學(xué)而后入政,未聞以政學(xué)者也。
若果行此,必有所害。
譬如田獵,射御貫,則能獲禽;若未嘗登車射御,則敗績厭覆是懼,何暇思獲?子皮曰:“善哉!虎不敏。
吾聞君子務(wù)知大者、遠(yuǎn)者,小人務(wù)知小者、近者。
我,小人也。
衣服附在吾身,我知而慎之;大官、大邑,所以庇身也,我遠(yuǎn)而慢之。
微子之言,吾不知也。
他日我曰:‘子為鄭國,我為吾家,以庇焉,其可也。
’今而后知不足。
自今請雖吾家,聽子而行。
”子產(chǎn)曰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。
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?抑心所謂危,亦以告也。
”子皮以為忠,故委政焉。
子產(chǎn)是以能為鄭國。
-
先秦:佚名
晉獻(xiàn)公將殺其世子申生,公子重耳謂之曰:“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?”世子曰:“不可。
君安驪姬,是我傷公之心也。
”曰:“然則盍行乎?”世子曰:“不可。
君謂我欲弒君也。
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?吾何行如之?”使人辭于狐突曰:“申生有罪,不念伯氏之言也,以至于死。
申生不敢愛其死。
雖然,吾君老矣,子少,國家多難。
伯氏不出而圖吾君,伯氏茍出而圖吾君,申生受賜而死。
”再拜稽首,乃卒。
是以為恭世子也。
-
明代:劉基
東陵侯既廢,過司馬季主而卜焉。
季主曰:“君侯何卜也?”東陵侯曰:“久臥者思起,久蟄者思啟,久懣者思嚏。
吾聞之蓄極則泄,閟極則達(dá)。
熱極則風(fēng),壅極則通。
一冬一春,靡屈不伸,一起一伏,無往不復(fù)。
仆竊有疑,愿受教焉。
”季主曰:“若是,則君侯已喻之矣,又何卜為?”東陵侯曰:“仆未究其奧也,愿先生卒教之。
”季主乃言曰:“嗚呼!天道何親?惟德之親;鬼神何靈?因人而靈。
夫蓍,枯草也;龜,枯骨也,物也。
人,靈于物者也,何不自聽而聽于物乎?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?有昔者必有今日,是故碎瓦頹垣,昔日之歌樓舞館也;荒榛斷梗,昔日之瓊蕤玉樹也;露蛬風(fēng)蟬,昔日之鳳笙龍笛也;鬼燐螢火,昔日之金釭華燭也;秋荼春薺,昔日之象白駝峰也;丹楓白荻,昔日之蜀錦齊紈也。
昔日之所無,今日有之不為過;昔日之所有,今日無之不為不足。
是故一晝一夜,華開者謝;一秋一春,物故者新。
激湍之下,必有深潭;高丘之下,必有浚谷。
君侯亦知之矣,何以卜為?”
-
先秦:佚名
齊宣王見顏斶,曰:“斶前!”斶亦曰:“王前!”宣王不說。
左右曰:“王,人君也。
斶,人臣也。
王曰‘?dāng)咔啊?,亦曰‘王前’,可乎?”斶對曰:“夫斶前為慕勢,王前為趨士?br>與使斶為慕勢,不如使王為趨士。
”王忿然作色曰:“王者貴乎?士貴乎?”對曰:“士貴耳,王者不貴。
”王曰:“有說乎?”斶曰:“有。
昔者秦攻齊,令曰:‘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,死不赦。
’令曰:‘有能得齊王頭者,封萬戶侯,賜金千鎰。
’由是觀之,生王之頭,曾不若死士之壟也。
”宣王默然不悅。
左右皆曰:“斶來,斶來!大王據(jù)千乘之地,而建千石鍾,萬石虡。
天下之士,仁義皆來役處;辯士并進(jìn),莫不來語;東西南北,莫敢不服。
求萬物無不備具,而百姓無不親附。
今夫士之高者,乃稱匹夫,徒步而處農(nóng)畝,下則鄙野、監(jiān)門、閭里,士之賤也,亦甚矣!” 斶對曰:“不然。
斶聞古大禹之時(shí),諸侯萬國。
何則?德厚之道,得貴士之力也。
故舜起農(nóng)畝,出于岳鄙,而為天子。
及湯之時(shí),諸侯三千。
當(dāng)今之世,南面稱寡者,乃二十四。
由此觀之,非得失之策與?稍稍誅滅,滅亡無族之時(shí),欲為監(jiān)門、閭里,安可得而有乎哉?是故《易傳》不云乎。
’居上位,未得其實(shí),以喜其為名者,必以驕奢為行。
據(jù)慢驕奢,則兇中之。
是故無其實(shí)而喜其名者削,無德而望其福者約,無功而受其祿者辱,禍必握。
’故曰:‘矜功不立,虛愿不至。
’此皆幸樂其名,華而無其實(shí)德者也。
是以堯有九佐,舜有七友,禹有五丞,湯有三輔,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,無有。
是以君王無羞亟問,不愧下學(xué);是故成其道德而揚(yáng)功名于后世者,堯、舜、禹、湯、周文王是也。
故曰:‘無形者,形之君也。
無端者,事之本也。
’夫上見其原,下通其流,至圣人明學(xué),何不吉之有哉!老子曰:‘雖貴,必以賤為本;雖高,必以下為基。
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,是其賤必本于?’非夫孤寡者,人之困賤下位也,而侯王以自謂,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?夫堯傳舜,舜傳傅禹,周成王任周公旦,而世世稱曰明主,是以明乎士之貴也。
”宣王曰:“嗟乎!君子焉可侮哉,寡人自取病耳!及今聞君子之言,乃今聞細(xì)人之行,愿請受為弟子。
且顏先生與寡人游,食必太牢,出必乘車,妻子衣服。
” 顏斶辭去曰:“夫玉生于山,制則破焉,非弗寶貴矣,然大璞不完。
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得尊遂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
斶愿得歸,晚食以當(dāng)肉,安步以當(dāng)車,無罪以當(dāng)貴,清靜貞正以自虞。
制言者王也,盡忠直言者斶也。
言要道已備矣,愿得賜歸,安行而反臣之邑屋。
”則再拜而辭去也。
斶知足矣,歸反樸,則終身不辱也。
君子曰:“斶知足矣,歸真返璞,則終身不辱。
”
-
先秦:孟子及弟子
莊暴見孟子,曰:“暴見于王,王語暴以好樂,暴未有以對也。
”曰:“好樂何如?”孟子曰:“王之好樂甚,則齊國其庶幾乎!”他日,見于王曰:“王嘗語莊子以好樂,有諸?”王變乎色,曰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,直好世俗之樂耳。
”曰:“王之好樂甚,則齊其庶幾乎!今之樂猶古之樂也。
”曰:“可得聞與?”曰:“獨(dú)樂樂,與人樂樂,孰樂?”曰:“不若與人。
”曰:“與少樂樂,與眾樂樂,孰樂?”曰:“不若與眾。
”“臣請為王言樂。
今王鼓樂于此,百姓聞王鐘鼓之聲、管籥之音,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樂,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,父子不相見,兄弟妻子離散。
’今王畋獵于此,百姓聞王車馬之音,見羽旄之美,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田獵,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?父子不相見,兄弟妻子離散。
’此無他,不與民同樂也。
“今王鼓樂于此,百姓聞王鐘鼓之聲、管籥之音,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幾無疾病與,何以能鼓樂也?’今王田獵于此,百姓聞王車馬之音,見羽旄之美,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幾無疾病與,何以能田獵也?’此無他,與民同樂也。
今王與百姓同樂,則王矣!”
-
先秦:佚名
叔向見韓宣子,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。
宣子曰:“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(shí),無以從二三子,吾是以憂,子賀我,何故?”對曰:“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,其宮不備其宗器,宣其德行,順其憲則,使越于諸侯。
諸侯親之,戎狄懷之,以正晉國。
行刑不疚,以免于難。
及桓子,驕泰奢侈,貪欲無藝,略則行志,假貨居賄,宜及于難,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。
及懷子,改桓之行,而修武之德,可以免于難,而離桓之罪,以亡于楚。
夫郤昭子,其富半公室,其家半三軍,恃其富寵,以泰于國。
其身尸于朝,其宗滅于絳。
不然,夫八郤,五大夫,三卿,其寵大矣,一朝而滅,莫之哀也,唯無德也。
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,吾以為能其德矣,是以賀。
若不憂德之不建,而患貨之不足,將吊不暇,何賀之有?”宣子拜,稽首焉,曰:“起也將亡,賴子存之,非起也敢專承之,其自桓叔以下,嘉吾子之賜。
”
-
先秦:佚名
信陵君殺晉鄙,救邯鄲,破秦人,存趙國,趙王自郊迎。
唐雎謂信陵君曰:“臣聞之曰:事有不可知者,有不可不知者;有不可忘者,有不可不忘者。
”信陵君曰:“何謂也?”對曰:“人之憎我也,不可不知也;吾憎人也,不可得而知也。
人之有德于我也,不可忘也;吾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也。
今君殺晉鄙,救邯鄲,破秦人,存趙國,此大德也。
今趙王自郊迎,卒然見趙王,愿君之忘之也。
”信陵君曰:“無忌謹(jǐn)受教。
”
-
兩漢:賈誼
誼為長沙王傅三年,有鵩飛入誼舍。
鵩似鸮,不祥鳥也。
誼即以謫居長沙,長沙卑濕,誼自傷悼,以為壽不得長,乃為賦以自廣也。
其辭曰:單閼之歲兮,四月孟夏,庚子日斜兮,鵩集予舍。
止于坐隅兮,貌甚閑暇。
異物來萃兮,私怪其故。
發(fā)書占之兮,讖言其度,曰:“野鳥入室兮,主人將去。
”請問于鵩兮:“予去何之?吉乎告我,兇言其災(zāi)。
淹速之度兮,語予其期。
”鵩乃嘆息,舉首奮翼;口不能言,請對以臆: “萬物變化兮,固無休息。
斡流而遷兮,或推而還。
形氣轉(zhuǎn)續(xù)兮,變化而蟺。
沕穆無窮兮,胡可勝言!禍兮福所依,福兮禍所伏;憂喜聚門兮,吉兇同域。
彼吳強(qiáng)大兮,夫差以敗;越棲會稽兮,勾踐霸世。
斯游遂成兮,卒被五刑;傅說胥靡兮,乃相武丁。
夫禍之與福兮,何異糾纆;命不可說兮,孰知其極!水激則旱兮,矢激則遠(yuǎn);萬物回薄兮,振蕩相轉(zhuǎn)。
云蒸雨降兮,糾錯相紛;大鈞播物兮,坱圠無垠。
天不可預(yù)慮兮,道不可預(yù)謀;遲速有命兮,焉識其時(shí)。
且夫天地為爐兮,造化為工;陰陽為炭兮,萬物為銅。
合散消息兮,安有常則?千變?nèi)f化兮,未始有極,忽然為人兮,何足控?fù)?;化為異物兮,又何足患!小智自私兮,賤彼貴我;達(dá)人大觀兮,物無不可。
貪夫殉財(cái)兮,烈士殉名。
夸者死權(quán)兮,品庶每生。
怵迫之徒兮,或趨西東;大人不曲兮,意變齊同。
愚士系俗兮,窘若囚拘;至人遺物兮,獨(dú)與道俱。
眾人惑惑兮,好惡積億;真人恬漠兮,獨(dú)與道息。
釋智遺形兮,超然自喪;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
乘流則逝兮,得坻則止;縱軀委命兮,不私與己。
其生兮若浮,其死兮若休;澹乎若深淵止之靜,泛乎若不系之舟。
不以生故自寶兮,養(yǎng)空而?。坏氯藷o累兮,知命不憂。
細(xì)故蒂芥兮,何足以疑!”
-
先秦:佚名
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。
書未發(fā),威后問使者曰:“歲亦無恙邪?民亦無恙邪?王亦無恙邪?”使者不說,曰:“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,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?”威后曰:“不然,茍無歲,何以有民?茍無民, 何以有君?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?”乃進(jìn)而問之曰:“齊有處士曰鍾離子,無恙耶?是其為人也,有糧者亦食,無糧者亦食;有衣者亦衣,無衣者亦衣。
是助王養(yǎng)其民也,何以至今不業(yè)也?葉陽子無恙乎?是其為人,哀鰥寡,恤孤獨(dú),振困窮,補(bǔ)不足。
是助王息其民者也,何以至今不業(yè)也?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?徹其環(huán)瑱,至老不嫁,以養(yǎng)父母。
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,胡為至今不朝也?此二士弗業(yè),一女不朝,何以王齊國,子萬民乎?於陵子仲尚存乎?是其為人也,上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交諸侯。
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,何為至今不殺乎?”
-
先秦:墨子及弟子
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,成,將以攻宋。
子墨子聞之,起于魯,行十日十夜,而至于郢,見公輸盤。
公輸盤曰:“夫子何命焉為?”子墨子曰:“北方有侮臣者,愿借子殺之。
”公輸盤不說。
子墨子曰:“請獻(xiàn)十金。
”公輸盤曰:“吾義固不殺人。
”子墨子起,再拜,曰:“請說之。
吾從北方聞子為梯,將以攻宋。
宋何罪之有?荊國有余于地,而不足于民,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,不可謂智;宋無罪而攻之,不可謂仁;知而不爭,不可謂忠。
爭而不得,不可謂強(qiáng)。
義不殺少而殺眾,不可謂知類。
”公輸盤服。
子墨子曰:“然胡不已乎?”公輸盤曰:“不可,吾既已言之王矣。
”子墨子曰:“胡不見我于王?”公輸盤曰:“諾。
”子墨子見王,曰:“今有人于此,舍其文軒,鄰有敝輿而欲竊之;舍其錦繡,鄰有短褐而欲竊之;舍其粱肉,鄰有糠糟而欲竊之——此為何若人?”王曰:“必為有竊疾矣。
”子墨子曰:“荊之地方五千里,宋之地方五百里,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。
荊有云夢,犀兕麋鹿?jié)M之,江漢之魚鱉黿鼉?yōu)樘煜赂?,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,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。
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,宋無長木,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。
臣以王吏之攻宋也,為與此同類。
”王曰:“善哉!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。
”于是見公輸盤。
子墨子解帶為城,以牒為械,公輸盤九設(shè)攻城之機(jī)變,子墨子九距之。
公輸盤之攻械盡,子墨子之守圉有余。
公輸盤詘,而曰:“吾知所以距子矣,吾不言。
”子墨子亦曰:“吾知子之所以距我,吾不言。
”楚王問其故。
子墨子曰:“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。
殺臣,宋莫能守,乃可攻也。
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,已持臣守圉之器,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。
雖殺臣,不能絕也。
”楚王曰:“善哉。
吾請無攻宋矣。
”子墨子歸,過宋。
天雨,庇其閭中,守閭者不內(nèi)也。
故曰:治于神者,眾人不知其功。
爭于明者,眾人知之。
-
先秦:佚名
子曰:“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學(xué)而》)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(xí)乎?”(《學(xué)而》)子曰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”(《為政》)子曰:“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
”(《為政》)子曰:“由,誨女知之乎!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”(《為政》)子曰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
”(《里仁》)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伞?br>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”(《述而》)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
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(yuǎn)乎?”(《泰伯》)子曰:“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”(《子罕》)子貢問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”(《衛(wèi)靈公》)
-
先秦:列御寇
孔子?xùn)|游,見兩小兒辯日,問其故。
(辯日 一作:辯斗)
一兒曰:“我以日始出時(shí)去人近,而日中時(shí)遠(yuǎn)也。
”
一兒以日初出遠(yuǎn),而日中時(shí)近也。
一兒曰:“日初出大如車蓋,及日中則如盤盂,此不為遠(yuǎn)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
一兒曰:“日初出滄滄涼涼,及其日中如探湯,此不為近者熱而遠(yuǎn)者涼乎?”
孔子不能決也。
兩小兒笑曰:“孰為汝多知乎?”
-
先秦:左丘明
十年春,齊師伐我。
公將戰(zhàn)。
曹劌請見。
其鄉(xiāng)人曰:“肉食者謀之,又何間焉?”劌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遠(yuǎn)謀。
”乃入見。
問:“何以戰(zhàn)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專也,必以分人。
”對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從也。
”公曰:“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
”對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
”公曰:“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。
”對曰:“忠之屬也。
可以一戰(zhàn)。
戰(zhàn)則請從。
”(徧 同:遍)
公與之乘,戰(zhàn)于長勺。
公將鼓之。
劌曰:“未可。
”齊人三鼓。
劌曰:“可矣。
”齊師敗績。
公將馳之。
劌曰:“未可。
”下視其轍,登軾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
”遂逐齊師。
既克,公問其故。
對曰:“夫戰(zhàn),勇氣也。
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
彼竭我盈,故克之,夫大國,難測也,懼有伏焉。
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