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“思友”的詩詞
-
魏晉:張華鷦鷯,小鳥也,生于蒿萊之間,長于藩籬之下,翔集尋常之內(nèi),而生生之理足矣。
色淺體陋,不為人用,形微處卑,物莫之害,繁滋族類,乘居匹游,翩翩然有以自樂也。
彼鷲鶚驚鴻,孔雀翡翠,或淩赤霄之際,或托絕垠之外,翰舉足以沖天,觜距足以自衛(wèi),然皆負(fù)矰嬰繳,羽毛入貢。
何者?有用于人也。
夫言有淺而可以托深,類有微而可以喻大,故賦之云爾。
何造化之多端兮,播群形于萬類。
惟鷦鷯之微禽兮,亦攝生而受氣。
育翩翾之陋體,無玄黃以自貴。
毛弗施于器用,肉弗登于俎味。
鷹鹯過猶俄翼,尚何懼于罿罻。
翳薈蒙籠,是焉游集。
飛不飄揚(yáng),翔不翕習(xí)。
其居易容,其求易給。
巢林不過一枝,每食不過數(shù)粒。
棲無所滯,游無所盤。
匪陋荊棘,匪榮茞蘭。
動(dòng)翼而逸,投足而安。
委命順理,與物無患。
伊茲禽之無知,何處身之似智。
不懷寶以賈害,不飾表以招累。
靜守約而不矜,動(dòng)因循以簡易。
任自然以為資,無誘慕于世偽。
雕鹖介其觜距,鵠鷺軼于云際。
稚雞竄于幽險(xiǎn),孔翠生乎遐裔。
彼晨鳧與歸雁,又矯翼而增逝。
咸美羽而豐肌,故無罪而皆斃。
徒銜蘆以避繳,終為戮于此世。
蒼鷹鷙而受譄,鸚鵡惠而入籠。
屈猛志以服養(yǎng),塊幽縶于九重。
變音聲以順旨,思摧翮而為庸。
戀鐘岱之林野,慕隴坻之高松。
雖蒙幸于今日,未若疇昔之從容。
海鳥鶢鶋,避風(fēng)而至。
條枝巨雀,踰嶺自致。
提挈萬里,飄飖逼畏。
夫唯體大妨物,而形瑰足瑋也。
陰陽陶蒸,萬品一區(qū)。
巨細(xì)舛錯(cuò),種繁類殊。
鷦螟巢于蚊睫,大鵬彌乎天隅。
將以上方不足,而下比有余。
普天壤以遐觀,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? -
魏晉:曹丕二月三日,丕白。
歲月易得,別來行復(fù)四年。
三年不見,《東山》猶嘆其遠(yuǎn),況乃過之,思何可支!雖書疏往返,未足解其勞結(jié)。
昔年疾疫,親故多離其災(zāi),徐、陳、應(yīng)、劉,一時(shí)俱逝,痛可言邪?昔日游處,行則連輿,止則接席,何曾須臾相失!每至觴酌流行,絲)
竹并奏,酒酣耳熱,仰而賦詩,當(dāng)此之時(shí),忽然不自知樂也。
謂百年己分,可長共相保,何圖數(shù)年之間,零落略盡,言之傷心。
頃撰其遺文,都為一集,觀其姓名,已為鬼錄。
追思昔游,猶在心目,而此諸子,化為糞壤,可復(fù)道哉?觀古今文人,類不護(hù)細(xì)行,鮮能以名節(jié)自立。
而偉長獨(dú)懷文抱質(zhì)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謂彬彬君子者矣。
著《中論》二十余篇,成一家之言,詞義典雅,足傳于后,此子為不朽矣。
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,其才學(xué)足以著書,美志不遂,良可痛惜。
間者歷覽諸子之文,對(duì)之抆淚,既痛逝者,行自念也。
孔璋章表殊健,微為繁富。
公干有逸氣,但未遒耳;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(shí)人。
元瑜書記翩翩,致足樂也。
仲宣獨(dú)自善于辭賦,惜其體弱,不足起其文,至于所善,古人無以遠(yuǎn)過。
昔伯牙絕弦于鐘期,仲尼覆醢于子路,痛知音之難遇,傷門人之莫逮。
諸子但為未及古人,自一時(shí)之儁也,今之存者,已不逮矣。
后生可畏,來者難誣,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。
年行已長大,所懷萬端,時(shí)有所慮,至通夜不瞑,志意何時(shí)復(fù)類昔日?已成老翁,但未白頭耳。
光武言:"年三十余,在兵中十歲,所更非一。
"吾德不及之,而年與之齊矣。
以犬羊之質(zhì),服虎豹之文,無眾星之明,假日月之光,動(dòng)見瞻觀,何時(shí)易乎?恐永不復(fù)得為昔日游也。
少壯真當(dāng)努力,年一過往,何可攀援,古人思秉燭夜游,良有以也。
頃何以自娛?頗復(fù)有所述造不?東望於邑,裁書敘心。
丕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