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宋代:蔡伸
多情多病。
玉貌疲來愁覽鏡。
門掩東風(fēng)。
零落桃花滿地紅。
重簾不卷。
愁睹杏梁雙語燕。
強(qiáng)拂瑤琴。
一曲幽蘭淚滿襟。
-
宋代:吳文英
翠陰濃合曉鶯堤。
春如日墜西。
畫圖新展遠(yuǎn)山齊。
花深十二梯。
風(fēng)絮晚,醉魂迷。
隔城聞馬嘶。
落紅微沁繡鴛泥。
秋千教放低。
-
宋代:蘇軾
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際,何其愛民之深,憂民之切,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。
有一善,從而賞之,又從而詠歌嗟嘆之,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。
有一不善,從而罰之,又從而哀矜懲創(chuàng)之,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。
故其吁俞之聲,歡忻慘戚,見于虞、夏、商、周之書。
成、康既沒,穆王立,而周道始衰,然猶命其臣呂侯,而告之以祥刑。
其言憂而不傷,威而不怒,慈愛而能斷,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,故孔子猶有取焉。
《傳》曰:“賞疑從與,所以廣恩也;罰疑從去,所以慎刑也。
當(dāng)堯之時(shí),皋陶為士。
將殺人,皋陶曰“殺之”三,堯曰“宥之”三。
故天下畏皋陶執(zhí)法之堅(jiān),而樂堯用刑之寬。
四岳曰“鯀可用”,堯曰“不可,鯀方命圮族”,既而曰“試之”。
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,而從四岳之用鯀也?然則圣人之意,蓋亦可見矣。
《書》曰:“罪疑惟輕,功疑惟重。
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(jīng)。
”嗚呼,盡之矣。
可以賞,可以無賞,賞之過乎仁;可以罰,可以無罰,罰之過乎義。
過乎仁,不失為君子;過乎義,則流而入于忍人。
故仁可過也,義不可過也。
古者賞不以爵祿,刑不以刀鋸。
賞之以爵祿,是賞之道行于爵祿之所加,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。
刑之以刀鋸,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,而不施于刀鋸之所不及也。
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,而爵祿不足以勸也;知天下之惡不勝刑,而刀鋸不足以裁也。
是故疑則舉而歸之于仁,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,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。
故曰:忠厚之至也。
《詩》曰:“君子如祉,亂庶遄已。
君子如怒,亂庶遄沮。
”夫君子之已亂,豈有異術(shù)哉?時(shí)其喜怒,而無失乎仁而已矣。
《春秋》之義,立法貴嚴(yán),而責(zé)人貴寬。
因其褒貶之義,以制賞罰,亦忠厚之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