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宋代:馬伯升
和氣應(yīng)鼙鼓,喜色上轅門。
貔貅萬(wàn)騎,爭(zhēng)相慶主將佳晨。
遙望九霄上闕,靄靄慶云澄處,一點(diǎn)將星明。
天瑞不虛應(yīng),人杰豈虛生。
況君家,名將舊,有元?jiǎng)住?br>上方拊髀,要資頗牧作長(zhǎng)城。
管取齊壇入拜,會(huì)見凱歌歸奏,振起舊家聲。
與國(guó)同休語(yǔ),王府又重盟。
-
宋代:吳泳
春事闌斑,桐花爛漫,不堪鳳棲。
嘆交枰世道,容容是福,危航宦海,了了成癡。
邵子豪情,樂天狂態(tài),六十六年才覺非。
邵堯夫有六十六歲吟,白樂天有六十六歲詩(shī)。
溪山畔,要看承風(fēng)月,舍我其誰(shuí)。
文章高下隨時(shí)。
料織錦應(yīng)須用錦機(jī)。
愧老無(wú)健筆,高凌月脅,病無(wú)佳句,下解人頤。
君昔東坡,我今韓愈,仙自云:某即坡仙。
還以韓愈相戲。
造化一爐如小兒。
都休管,看龜翻荷露,燕落芹泥。
-
宋代:歐陽(yáng)修
臣聞朋黨之說,自古有之,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。
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,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,此自然之理也。
然臣謂小人無(wú)朋,惟君子則有之。
其故何哉?小人所好者祿利也,所貪者財(cái)貨也。
當(dāng)其同利之時(shí),暫相黨引以為朋者,偽也;及其見利而爭(zhēng)先,或利盡而交疏,則反相賊害,雖其兄弟親戚,不能自保。
故臣謂小人無(wú)朋,其暫為朋者,偽也。
君子則不然。
所守者道義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節(jié)。
以之修身,則同道而相益;以之事國(guó),則同心而共濟(jì);終始如一,此君子之朋也。
故為人君者,但當(dāng)退小人之偽朋,用君子之真朋,則天下治矣。
堯之時(shí),小人共工、驩兜等四人為一朋,君子八元、八愷十六人為一朋。
舜佐堯,退四兇小人之朋,而進(jìn)元、愷君子之朋,堯之天下大治。
及舜自為天子,而皋、夔、稷、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,更相稱美,更相推讓,凡二十二人為一朋,而舜皆用之,天下亦大治。
《書》曰:“紂有臣億萬(wàn),惟億萬(wàn)心;周有臣三千,惟一心。
”紂之時(shí),億萬(wàn)人各異心,可謂不為朋矣,然紂以亡國(guó)。
周武王之臣,三千人為一大朋,而周用以興。
后漢獻(xiàn)帝時(shí),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,目為黨人。
及黃巾賊起,漢室大亂,后方悔悟,盡解黨人而釋之,然已無(wú)救矣。
唐之晚年,漸起朋黨之論。
及昭宗時(shí),盡殺朝之名士,或投之黃河,曰:“此輩清流,可投濁流。
”而唐遂亡矣。
夫前世之主,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,莫如紂;能禁絕善人為朋,莫如漢獻(xiàn)帝;能誅戮清流之朋,莫如唐昭宗之世;然皆亂亡其國(guó)。
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,莫如舜之二十二臣,舜亦不疑而皆用之;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,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,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。
周武之世,舉其國(guó)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,自古為朋之多且大,莫如周;然周用此以興者,善人雖多而不厭也。
嗟呼!興亡治亂之跡,為人君者,可以鑒矣。